遇见更好的自己,从管理体重开始
发布人:校医院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28   浏览次数:10

一、你的体重健康吗?

体质指数(BMI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,BMI=体重(kg/身高(m²。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.524之间。BMI小于18.5kg/m²就属于体重过低;BMI24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;BMI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。其中,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、中度肥胖、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。

二、健康减重该怎么吃?

均衡营养:按照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建议,保持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在合理范围内,即脂肪20%30%、蛋白质15%20%、碳水化合物50%60%,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。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,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;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,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;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,如瘦肉、去皮鸡胸肉、鱼虾等;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。

每天具体吃多少?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。对于肥胖人群,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%50%或降低5001000kcal,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、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。

三、科学运动,事半功倍

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: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)可以燃烧脂肪,力量训练(如举重、俯卧撑)可以增加肌肉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加上2—3次力量训练,效果最佳。

增加日常活动量:尽量减少久坐时间,多走路、多站立。例如,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,使用楼梯而不是电梯,在办公室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。

四、充足睡眠,规律作息

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,减少饥饿感,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。规律作息,早睡早起不熬夜,每晚争取7—8小时的睡眠时长。

科学减重,不可走捷径!单纯依靠减重药、减重手术减重是不切实际的,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才是科学减重的基石。另外积极乐观的心态,是科学管理体重的核心要素,能够助力我们合理规划饮食与运动,也是我们乐享生活的秘诀。

五、过度消瘦不可取

 “以瘦为美”的观念让许多人追求极致的瘦,然而,瘦并不能与健康画等号。事实上,太瘦的人在面对意外急症时,往往比体重正常的人更加脆弱。“瘦人更扛不住意外急症”并非危言耸听。太瘦不利于抵抗疾病。

第一、突发状况时,营养储备不足。

人体就像一座城池,营养储备就是城中的粮草。当遭遇意外急症,如严重感染、大型手术、创伤时,身体会进入高代谢状态,急需大量能量和营养来修复损伤、对抗疾病。太瘦的人往往存在营养储备不足的问题,在遇到突发状况时,身体“粮草短缺”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,难以支撑高强度的修复,甚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。

第二、疾病侵袭时,免疫力低下。

营养是免疫系统的基石。太瘦的人往往存在营养不良,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、活性下降,免疫屏障脆弱,难以有效抵御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,更容易发生感染,且感染后病情更重、恢复更慢。

第三、肌肉含量低,难以维持身体机能。

肌肉不仅是力量的象征,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,在体温维持、代谢调节、伤口愈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太瘦的人往往肌肉含量低,当遭遇意外急症时,容易出现体温失衡、代谢紊乱、伤口愈合延迟等问题,影响预后。

此外,太瘦的人还会出现低血压、骨质疏松、内分泌失调、脱发、贫血等危害。

科学管理体重并非追求极端的胖或瘦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平衡点。体重管理不是“比身材”,而是“拼健康”!从今天起,请大家关注体重健康,科学管理体重,拥抱健康生活!